学职网首页

推荐线上、线下1对1小班课辅导

       点击发布信息
01085346154

全国统一联系电话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辅导课程 > 初中补习 > 初一补习 > 初一语文 >
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

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

  • 1对1教学
  • 线下面授
  • 线上网课
培训区域全国 辅导科目全科
授课形式一对一辅导 适用学员小初高学生
咨询电话01085346154
课程介绍 课程内容
  “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”出自唐代诗人殷尧藩的《端午日》。
  
  以下是全诗翻译、赏析及作者出处:
  
  《端午日》  
  
  唐·殷尧藩  
  
  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;  
  
  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  
  
  鬓丝日日添白头,榴锦年年照眼明;  
  
  千载贤愚同瞬息,几人湮没几垂名。  
  
  译文:  
  
  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抒发情怀,如今老了,谁还会无端感慨万千?  
  
  不想效仿悬挂艾草、驱邪符的习俗,只愿饮一杯菖蒲酒,共话天下太平。  
  
  鬓边白发日渐增多,石榴花如红锦般年年鲜艳;  
  
  千年间圣贤与愚人皆如过客,有几人能名垂青史,又有几人湮没无闻?
  
  诗句赏析
  
  1. 情感与背景  
  
 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晚唐时期,作者殷尧藩已至暮年。诗中“不效艾符趋习俗”既透露出年老力不从心的无奈,也暗含对世俗热闹的疏离。他厌倦了形式化的端午习俗(如挂艾草、驱邪符),转而以一杯蒲酒寄托对太平盛世的祈愿,反映出对晚唐动荡局势的隐忧。
  
  2. 人生感慨  
  
  “鬓丝日日添白头,榴锦年年照眼明”以白发与榴花对比,感叹时光易逝、生命短暂。尾联“千载贤愚同瞬息”则进一步升华主题,表达对历史虚无的思考:无论圣贤还是愚人,终将消逝,唯有极少数人能留名后世,暗含对人生价值的追问。
  
  3. 风格与主题  
  
  全诗语言平易,情感沉郁,通过端午这一特定节日,将个人衰老与时代变迁结合,既有对民俗的疏离,又有对苍生的关怀,展现了晚唐文人矛盾复杂的心境。
  
  作者出处
  
  殷尧藩(约780—855),唐代诗人,浙江嘉兴人。元和九年(814年)进士,历任永乐县令、侍御史等职,与白居易、刘禹锡等诗人交好。其诗多写山水田园与羁旅情怀,风格清淡自然。《端午日》是其代表作之一,通过节日感慨人生,兼具历史深度与个人情感。
  
  此诗以端午为切入点,既描绘了唐代节日习俗,又抒发了作者对生命与时代的哲思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。
点击查看更多初一语文课程
免费预约试听

免费预约成功后,将获得免费试听课程

联系电话
短信验证码